西方人突然发现,中国人对两次世界大战理解,似乎与他们不一样?
在世界的舞台上,两次世界大战宛如两道深深的伤疤,刻在人类历史的肌肤之上。西方人一直自认为对这两场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,可近些年,他们却突然察觉,中国人对两次世界大战的看法,和他们有着诸多不同。这差异背后,藏着的是东西方不同的历史脉络、文化底蕴与民族性格。
在世界的舞台上,两次世界大战宛如两道深深的伤疤,刻在人类历史的肌肤之上。西方人一直自认为对这两场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,可近些年,他们却突然察觉,中国人对两次世界大战的看法,和他们有着诸多不同。这差异背后,藏着的是东西方不同的历史脉络、文化底蕴与民族性格。
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头号军事强国,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武器装备、最庞大的军费开支和最广泛的盟友体系。一旦世界大战爆发,美国的军事进攻能力几乎无人能敌。然而,美国自己却公开表示,如果真有谁能挡住它的军事进攻,那只有一个国家——俄罗斯。这话听着有点玄乎,但仔细想想还真有
埃隆·马斯克,这个名字你肯定不陌生。他是特斯拉和SpaceX的老板,一个在科技圈和商业圈响当当的人物。不过,他可不只是个会造车造火箭的家伙,他还特别喜欢对全球大事发表看法。最近,他抛出了一句重磅警告: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就在眼前,而且如果中国、俄罗斯和伊朗联手,
• 断交潮:当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急剧恶化,出现大规模的断交情况,如一国与多个重要国家断绝外交关系,这意味着各方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通过外交途径调和,和平的纽带被打破,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。例如 1939 年德国与波兰断交后仅数日,二战便全面爆发。
核武器的存在大大改变了全球军事战略。在冷战时期,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核武器威慑使得双方虽然存在严重的对立,但避免了全面战争。如今,其他拥有核武器的国家,如中国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北朝鲜等,也让全球局势变得更加复杂。
古往今来,战争始终如高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回首两次世界大战,生灵涂炭、家园破碎的惨状仍历历在目。当下,国际局势风云变幻,局部冲突时有发生,不禁让人忧心:倘若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,人类会走向毁灭吗?
俄乌战事仍无止境,巴以冲突再度爆发,朝鲜半岛剑拔弩张。国际秩序正在被撕裂,规则和底线正被一一打破。
最近很多主播谈,世界即将迎来第三次世界大战。此言差矣。本人早就强调过,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是冷战。西方战略界一直隐瞒这个事实的目的,就是误导世界,让世界各国处于和平的麻痹和幻想之中。第四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1990年的海湾战争,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:战略进攻阶段、战略
文章描述过程均来自权威资料,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请各位看官知悉。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权或侵权,请您和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,请理性阅读!如有错误或不实之处,还请您谅解和指正,创作不易,感谢您的支持。
黑海咽喉争夺:罗马尼亚控制欧洲最大粮港康斯坦察和多瑙河入海口。2025年俄军若拿下乌克兰敖德萨,北约将被迫在此直面黑海舰队。
迄 今为止,我一直致力于预测地缘政治的发展。为此我一直在探讨有关21世纪发展的主线问题,并思考它会对未来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。在本章中,我将略微改变一下自己的陈述方式,我将会描述一场本人认为将于21世纪中叶爆发的战争。当然,我不确定它发生的具体时间,也不能确
历史经验表明,人类行动往往带来难以预见的后果。20世纪初反全球化浪潮的一个重要启示是:遏制全球化的努力,常常催生另一种形式的全球化。例如,在1920至30年代,面对高关税壁垒,捷克斯洛伐克的巴塔鞋厂选择在海外建厂而非直接出口,通过在当地雇佣工人、打造“本土企业
历史经验表明,人类行动往往带来难以预见的后果。20世纪初反全球化浪潮的一个重要启示是:遏制全球化的努力,常常催生另一种形式的全球化。例如,在1920至30年代,面对高关税壁垒,捷克斯洛伐克的巴塔鞋厂选择在海外建厂而非直接出口,通过在当地雇佣工人、打造“本土企业
1930年6月17日,面对全球1028名经济学家的联名反对,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·胡佛依然执意签署了《斯穆特—霍利关税法》将2万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至史无前例的高度。JP摩根的首席执行官拉蒙特回忆,那一天,他几乎要跪下来恳求胡佛悬崖勒马,别让这项愚蠢至极的
欢迎来到深焦制作的播客节目“以读攻读”,这是一档以书为核心的节目。在这档节目之中,我们依然延续着深焦的传统,抱着严肃的态度深入了到作品的核心之中,尽量往深处挖掘,给大家带来一些具有思想性和启迪性的观点。
《国家利益》拿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做铺垫,表面上打着“历史借鉴”的旗号,实则暗藏杀机——矛头直指中国。
当天,特朗普向记者分发了一份长达8页的文件,列出了对大多数国家/地区实施“对等”关税(或称“互惠”关税)的税率,根据美方的计算,首先列出这些国家/地区对美国商品的平均税率,然后按照其一半征收“对等”关税。例如,中国对美国商品征收了67%关税,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
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腥风血雨中,欧洲断壁残垣,亚洲战火连天,北美也深受冲击,而南美却像是个被遗忘的角落,基本躲过了这场全球浩劫。
过去这招看上去屡试不爽,以至于美国对贸易保护产生了路径依赖,后来每当经济遭遇困难之时,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贸易保护措施。
这是1910年,美国人杰克·伦敦发表过的一篇小说《前所未有的入侵》里面的主要内容,世界为了消灭中国人使用了生活细菌武器。